核心阅读
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趋势,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,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,提高编校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当前,编校质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,已经成为编校工作的难点、出版业务管理的痛点、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。编校质量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,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深入分析编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从宏观与微观、当前和长远、意识与能力、制度与机制等多个层面系统构建,创新编校工作举措,开创编校工作新局面。
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出版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。出版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文化繁荣兴盛,关键要落实到出版物质量上,要靠精品力作的不断积累,要靠精品出版水平的不断提升,要靠大量弘扬正气、增强底气、灌注生气、接住地气的高质量出版物。
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。当前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矛盾焦点在于供需错位、不充分、不平衡,在于低端供给、无效供给过多过滥,而有质量的供给,尤其是高质量内容的供给严重不足。质量是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,坚持高质量发展,持续深化供给体系改革,坚决淘汰粗制滥造、跟风出版、重复出版,不断提高内容供给质量,不断丰富多层次、多方面的优质内容,才能化解供需矛盾,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。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打造精品力作、攀登出版高峰的必然要求。精品之精、力作之力在于质量,高原之高、高峰之高也在于质量。只有坚持用文化情怀砥砺品位格调,用思想艺术夯实内容价值,用工匠精神提升质量水平,从粗放式发展、跟风模仿式发展、高速度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,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精品出版水平,才能立足时代,继承创新,打造更多精品力作。
当前编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
责任心不强。错字、漏字、颠倒字等低级差错普遍存在,是编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。从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的差错类型来看,低级差错占比最大。出现低级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、责任落实不到位,没有逐字逐句地编校书稿,即使看了也没有用心比较、判断、查证。编校工作,责任心是第一位的。责任心缺失,就会导致心态浮躁、工作马虎、质量不高;没有责任心的强有力支撑,编校人员就很难坐得住冷板凳,全身心投入,练就高水平业务能力。
专业功底不牢。字、词、句、拼音、标点、数字等差错高发,政治、历史、文化、语言、科技等知识和事实判断能力较弱,封面、版权页、版式、格式等规范把握存在漏洞,是很多出版单位编校质量的现状。有的编辑专业功底不扎实,低层次、低水平编校现象突出,有的编辑缺乏好疑、勤查、善辨、慎断的习惯,编校知识和经验体系不成熟。编校是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的苦功夫,是既博杂又专精的硬功夫,是能做到“万无一失”的真功夫,只有勤学苦练,坚持查漏补缺,用心积累知识和经验,一步步打好专业基础,才能在关键时刻看出问题、辨别是非、判断对错。
工匠精神不够。事非经过不知难。一个优秀编辑的“火眼金睛”和敏锐直觉,源自不为人知的付出、坚持不懈的积累、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,离不开多年如一日的刻苦、执着、较真;一本经得起各种检验的高质量出版物,不是一气呵成、一蹴而就的,而是投入大量精力,综合运用知识、经验和眼力,靠用心、细心、耐心一字一句磨出来的。从主管部门抽查到出版单位自查中,不仅有相当一部分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,还有较多处于临界点如果从严就不合格的出版物,除低级差错普遍存在外,知识性差错、搭配不当及句子成分残缺、杂糅等语法错误的隐患较大。编校工作缺乏工匠精神,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。
选题和三审把关不严。互联网时代加速推进,创作门槛不断降低,给编校工作带来新挑战。有的作者层次较低、水平有限,书稿难以达到出版要求;有的书稿文本质量太差,形近错、同音错、语法错俯拾皆是,尽管编辑一改再改,差错仍然防不胜防;有的出版社跨专业出版;有的编辑跨专业编校,导致出现较多专业性差错。这些问题的发生,不仅在于编校环节的疏漏,更在于选题论证和三审环节把关不严,降低门槛,守不住底线,在源头埋下质量隐患。
编校制度落实不到位。从编校差错来看,有的差错看起来简单可笑却一路过关,有的出版社不合格图书较多,甚至出现高差错率图书,有的内容把关不严,这些说明有的出版社编校制度落实仍不到位,没有根据本社专业方向、书稿特点、发稿量、编校人员情况、编校质量现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,缺乏应对作者多元化、书稿质量整体下降、发稿量增加、年轻编辑越来越多等现实难题的实招、硬招。
从源头入手坚持系统建构
编校能力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出版单位承担使命和责任、参与市场竞争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。编校工作既是一项传统工作,又面临着新情况、新问题、新要求,对编校人员而言,没有两本完全一样的书稿,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没有止境;编校工作既是专业性工作,又是综合性工作,既要分工,又要协作,呈现出系统性、长远性、复杂性等特点。编校质量建设要突破传统框架和思维,面向新时代新要求,从宏观与微观、当前和长远、意识与能力、制度与机制等多个层面系统构建,堵住漏洞,补足短板,强化根基,应对变革,努力攀登专业高峰,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增强质量意识,提高编校能力。意识是总开关,任何知识、能力、机制、制度都要与编辑的主观意识互动才能发挥作用,再成熟、再有经验的编辑,意识一旦放松,同样会出差错。不有心、用心、专心,不日积月累、积微成著,就无法做到“万无一错”。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、责任意识、精品意识,认真学习政策、标准、规范,大量涉猎、积累本社专业领域内的常识、知识,用心搜集、分析各种差错案例,养成一点一滴积累、逐字逐句辨别的编校习惯,练就过人的基本功,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。质量建设没有止境,要用更严的尺子衡量自己编校的书稿,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,杜绝低级差错,守住质量底线,努力追求更高水平和境界。
从源头入手加强把关。加强选题三级论证,重点论证选题质量,关口前移,严格淘汰低质量选题,对于作者层次低、书稿质量差、没有效益的选题要坚决淘汰、撤销。坚持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严格控制跨专业出版、跨专业编校,慎重出版非本社专业领域的出版物。严把三审关,提高三审质量,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稿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和办法,对于一些问题较多的书稿,重点盯防,严格把关,从源头堵住质量漏洞。
建立知识与经验传承、共享机制。编校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,而是出版单位知识和经验体系的比拼。一家品牌出版社,一定是拥有成熟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并有效传承发展的出版社。当前,出版单位不断遭遇新挑战,一方面,大量新型选题、内容和表述方式,尤其是带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内容模式进入出版业,生产速度加快,另一方面,人员流动加快,大批年轻编辑进入出版社,而编辑的成长成才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因此,要高度重视编校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梳理、总结,让年轻编辑站在出版社已有知识体系之上成长,而不是从零起步。要建立专业化传帮带机制、知识经验共享机制,通过建立编校案例库、编校知识库,建立微信群、QQ群等方式,推动知识和经验及时共享、有效传承,引导年轻编辑质疑、求教,促进老编辑、骨干编辑解答、分享,充分整合利用社内知识资源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持续抓好学习培训工程。出版单位要创新形式,拓展渠道,丰富载体,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出版业务培训,既培训专业知识,也培训方式方法,既抓基础性培训,也抓深度培训、重点与难点培训,既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培训,也有针对性策划、组织社内培训。以有效实用的培训带动交流、强化学习,促进学用相长,把学习培训作为把握新要求、应对新难题、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抓手,把学习培训打造成促进编辑成长、出版单位发展的基础性工程。
进一步加强制度、机制建设。要狠抓选题论证、三审三校、责任编辑、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执行,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检查制度落实情况。要充分借鉴同类出版社、兄弟出版社的好经验、好模式,灵活运用互校、互检、印前质检、印后专项检查等方式,充分运用社会效益考核、质量奖惩措施,不断健全质量保障机制,营造重视质量、重视编校的文化氛围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开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编校工作新局面。
(作者单位: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)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重庆头条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
广告热线: